半导体制冷技术如何影响无人驾驶?
旧金山无人驾驶TAXI初体验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已开始尝试在不同试点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今天,我们的同事来到了美国旧金山,在这里完成了人生首次的无人驾驶TAXI初体验。
首先,我们通过手机App进行乘车预约。几分钟后,预约车辆准时抵达指定地点。我们可以看到外车身布设了先进的传感器装置,这些都是实现环境感知和安全驾驶的关键组件。接着,我们依旧通过App打开车门。上车后,中控屏幕显示欢迎信息和行程概览,只需要在触屏上点击“开始行程”按钮,车辆就会自动开启无人驾驶模式。
行驶途中,布设在车辆内外的大型激光雷达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智能识别交通信号灯、行人、车辆和其他路障,灵活调整速度和路线,确保行车的安全与速度。此外,为了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车内还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完善的娱乐系统。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安全、便捷且舒适的无人驾驶之旅。行程结束后,我们给出了五⭐好评,并一致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将成为i人出行的第一选择。
政府政策推动无人驾驶普及
在国内,尽管也设立了类似的无人驾驶TAXI试点,但大部分商用的无人驾驶技术仍处于L2级别(只能实现部分自动化)。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目前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设立了自动驾驶测试区和示范区,允许企业在限定区域内进行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试运行。
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在3月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未来我们需要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完善标准体系,有条件批准 L3 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
注:在L3级别下,车辆可以在特定的操作设计域内自行完成所有的驾驶任务。这通常包括高速公路行驶、交通拥堵辅助等场景。车辆能够自主进行加速、减速、转向、变道以及响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其他车辆、行人和障碍物。尽管车辆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自主驾驶,但L3级别仍然要求车内必须有驾驶员,且驾驶员需要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控制权。
半导体制冷技术助力无人驾驶

那么如何才能加快实现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呢?除了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挑战。其中,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何有效散热”成为了确保整个无人驾驶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对此,FerroTec提供了合理的热解决方案:将半导体制冷技术应用到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中,以下几点详细说明了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应用优势:
01 设计紧凑,方便集成
由于空间受限,在车内安装大型散热装置不太现实。而半导体制冷片的体型小巧紧凑,能轻松集成到激光雷达模块内。
02 维持理想温度,提升可靠性
激光雷达的工作性能高度依赖于其内部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温度稳定性。温度变化会导致激光频率漂移及信号噪声增加,影响测量精度。半导体制冷片能实现精准温控,将关键组件维持在一个恒定的理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03 响应迅速,防止局部过热
和传统的风冷/液冷方案相比,半导体制冷片的响应速度更快。它能迅速吸收并转移热量,防止局部过热,确保激光雷达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一优势对于需要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无人驾驶汽车来说尤为关键。
04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最后,半导体制冷技术无污染、低能耗的技术特性,完全符合全球范围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FerroTec提供的半导体制冷服务解决了汽车传感器的散热难题,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无人驾驶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普及,FerroTec将继续致力于TEC技术与热解决方案创新,为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