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半导体制冷模组?一文带你快速入门!
一、什么是TEC制冷模组?
TEC制冷模组是一种固态制冷装置,它的核心元件是半导体制冷片(TEC)。制冷模组的工作原理基于帕尔帖效应:通过直流电驱动,实现热量从冷端向热端的转移,达到降温的效果。

TEC制冷模组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冷面接触部件:直接接触控温对象
半导体制冷片:核心制冷元件
热面接触部件:负责系统散热
二、常用制冷模组系列
根据冷热面接触方式的不同,TEC制冷模组可分为DA、DN、AA、NN、DL、AL、DD、NA、LL等多种系列。其中,DA、AA、DL、AL 和 LL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五大系列,适用于不同的控温场景和散热需求。
DA系列:采用风冷散热方式,主要用于对固态物体的接触式冷却,如芯片、载波片上的液体等。它的特点是通过金属铝件直接与被控温对象进行接触,能迅速传递热量并实现较高速率的升降温。

DL系列:相比DA系列模组(风冷散热),DL系列模组(水冷散热)通常能达到更高的升降温速率,同时实现更大的冷热面温差(如使用6L/min的25℃冷却水散热,冷面铝块温度最低可达-25℃)。如果你对控温速度和温差的需求更高,DL系列水冷模组会是更好的选择。

AA系列:采用双风扇设计,适用于对空间整体温度控制有需求的场景,比如车载冰箱、冷藏盒、恒温化妆盒、小型机房等。它通过风扇与风道的配合,让空气流动起来,实现对空间的统一控温,确保环境温度处于理想状态。

AL系列:当设备对散热要求高、安装空间又有限时,AL系列模组将成为其理想选择。它采用水冷散热,不仅制冷效果优于风冷,还能大幅缩小体积,更方便地嵌入到各类精密设备中。

LL系列:专为液体控温设计,最大制冷量高达3000W,能够满足高功率制冷需求。它可以直接接入厂务水或生活用水,无需复杂冷却系统,具备安装便捷、维护简单等优势。该系列模组广泛应用于工业控温平台、医疗设备等领域,是1~1.5匹压缩机的理想替代方案。
三、TEC模组选型-制冷能力评估
在使用TEC制冷模组时,制冷能力的评估至关重要。其目标制冷量QC不仅取决于热源本身的发热情况(Q主动),还与热源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Q被动)密切相关。了解QC的计算逻辑,是实现精准控温的第一步,下面是它的计算公式:
QC= Q主动+Q被动(Q被动1+ Q被动2)
Q主动=UI(电压X电流)
Q被动1=CM∆t(热容量X质量X温差)
Q被动2= hcA∆t(传热系数X表面积X温差)
*Q被动1:热源自身由于温度变化而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主要与材料的热容量有关。
*Q被动2:热源与周围环境之间因温差导致的热量交换,包括空气对流、热传导、辐射等方式。

在明确目标制冷量后,如果客户已提供结构尺寸和散热方式,就可以进一步计算冷热面之间的热阻,并结合所需的制冷量、工作电压和电流参数,完成TEC模组的选型匹配。
四、TEC模组选型-性能系数评估
此外,由于TEC制冷模组的核心元件是半导体制冷片,其性能系数COP不仅取决于材料和制造工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冷却方式(风冷/水冷等)、TEC布局、隔热设计、接触界面材料的选择、安装方式等。
①风冷散热:COP通常在0~1.0之间;
②水冷散热:COP可提升至1.2;
③冷热面温差较小且电压可灵活调控时:水冷模组的COP可达到1.5以上;
④当温度已达到设定值:系统仅需少量功耗进行控温,此时COP显著提升。
*COP表示设备每消耗一单位能量所能提供的制冷量或制热量。COP值越高,表示设备的能效比越高,即在相同的电力消耗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制冷量。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TEC模组类型、冷却方式与控制策略,以实现更高效、节能、稳定的控温效果。